篇首语: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本教你如何编写高质量代码的图书:《设计模式之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软件工程师都很重视代码质量,毕竟谁也不想写出被人诟病的“烂”代码。但 是,就作者的了解来看,毫不夸张地讲,很多软件工程师,甚至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 编写的代码都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在目前很多盲目追求速度和粗放的开发环境下,很多软件 工程师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另一方面,在“烂”代码的影响和没有 人指导的情况下,很多软件工程师不太清楚高质量代码到底什么样。
这就导致很多软件工程师写了很多年代码,但编码功力没有太大长进,对于编写的代码, 只追求“能用即可,能运行就好”。很多软件工程师一直在重复劳动,工作多年,但能力只停 留在初级工程师的水平。
如何提高编写高质量代码的能力呢?市面上有很多讲解如何编写高质量代码的图书,但大部分图书为了在简短的篇幅内将知识点讲清楚,大多选择比较简单的代码示例,这就导致很多读者在读完这些图书之后,虽然感觉理论知识都懂了,但仍然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项目开发中。而《 设计模式之美》是一本理论+实战的书。
王争 著
谷歌前工程师小争哥代码编程实战经验,23种常用的设计模式,追本溯源,展现高质量代码知识,提升程序员的看家本事!还有思维导图、ppt课件、习题答案、面试手册等赠品。
本书结合真实项目案例,从面向对象编程范式、设计原则、代码规范、重构技巧和设计模式5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编写高质量代码。
第1章为概述,简单介绍了本书涉及的各个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第2章介绍面向对象编程范式;第3章介绍设计原则;第4章介绍代码规范;第5章介绍重构技巧;第6章介绍创建型设计模式;第7章介绍结构型设计模式;第8章介绍行为型设计模式。
本书可以作为各类研发工程师的学习、进阶读物,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用书,以及计算机培训学校的教材。
本书分为 8 章,每章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 1 章为概述,简单介绍了本书涉及的各个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本章作为全 书的开篇,可以帮助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 2 章介绍面向对象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范式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编程范式,是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实现的基础。
第 3 章介绍设计原则,包括 SOLID 原则、KISS 原则、YAGNI 原则、DRY 原则和 LoD 原则。
第 4 章介绍代码规范,主要包括命名与注释,代码风格,以及编程技巧。
第 5 章介绍重构技巧,包括重构四要素、代码的可测试性、单元测试和解耦等。 第 6 章介绍创建型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第 7 章介绍结构型设计模式,包括代理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门面 模式、组合模式和享元模式。
第 8 章介绍行为型设计模式,包括观察者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 状态模式、迭代器模式、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和中介模式。
注意,尽管书中大部分代码采用Java 编写,但本书讲解的知识点与具体的编程语言无关。 本书内容适合熟悉任何编程语言的读者。
无论是平时工作还是业余时间研究源代码,研发工程师都会接触各种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者想要系统掌握设计模式,并非易事,本书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这一目标。本书的讲解更加贴近实战,可以帮助学习者将设计模式应用到项目中。本书是研发工程师的学习教程。 ——袁杰 百度工程师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不但包括设计模式知识,而且提供设计模式应用示例。本书是作者多年研发心得总结,值得读者阅读。—— 李佳霖 阿里巴巴工程师
本书讲解了编写高质量代码所需的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范式、设计原则、代码规范、重构技巧、设计模式,是一本帮助读者提高代码质量的很好的参考书!
—— 李志刚 腾讯工程师
代码质量决定项目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因此,在编写代码时,研发工程师要时刻关注代码质量。本书从设计模式知识到实战应用,详细阐述了如何编写高质量代码的技术。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本书。——张阳 字节跳动工程师
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理论知识,又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应用示例,无论你是准备求职的新手,还是正在从事项目开发的工程师,本书都可以给你有益的指导。——郑汉卿 哔哩哔哩工程师
本书是关于设计模式难得的好书。总之,学设计模式,看本书就对了。—— 马超 拼多多工程师
第 1章概述 1
1.1 为什么学习代码设计 2
1.1.1 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2
1.1.2 应对复杂代码的开发 2
1.1.3 程序员的基本功 3
1.1.4 职场发展的必备技能 4
1.1.5 思考题 4
1.2 如何评价代码质量 4
1.2.1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5
1.2.2 可读性(readability) 6
1.2.3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6
1.2.4 灵活性(flexibility) 6
1.2.5 简洁性(simplicity) 7
1.2.6 可复用性(reusability) 7
1.2.7 可测试性(testability) 7
1.2.8 思考题 8
1.3 如何写出高质量代码 8
1.3.1 面向对象 8
1.3.2 设计原则 8
1.3.3 设计模式 9
1.3.4 代码规范 9
1.3.5 重构技巧 10
1.3.6 思考题 11
1.4 如何避免过度设计 11
1.4.1 代码设计的初衷是提高代码质量 11
1.4.2 代码设计的原则是“先有问题,后有方案” 12
1.4.3 代码设计的应用场景是复杂代码 12
1.4.4 持续重构可有效避免过度设计 12
1.4.5 不要脱离具体的场景谈代码设计 13
1.4.6 思考题 13
第 2章面向对象编程范式 14
2.1 当我们在谈论面向对象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15
2.1.1 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15
2.1.2 非严格定义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16
2.1.3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 16
2.1.4 关于UML的说明 17
2.1.5 思考题 17
2.2 封装、抽象、继承和多态为何而生 17
2.2.1 封装(encapsulation) 18
2.2.2 抽象(abstraction) 20
2.2.3 继承(inheritance) 21
2.2.4 多态(polymorphism) 22
2.2.5 思考题 25
2.3 如何进行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 25
2.3.1 案例介绍和难点剖析 25
2.3.2 如何进行面向对象分析 26
2.3.3 如何进行面向对象设计 28
2.3.4 如何进行面向对象编程 34
2.3.5 思考题 35
2.4 面向对象编程与面向过程编程和函数式编程之间的区别 35
2.4.1 面向过程编程 36
2.4.2 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过程编程的对比 38
2.4.3 函数式编程 40
2.4.4 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对比 44
2.4.5 思考题 44
2.5 哪些代码看似面向对象编程风格,实则面向过程编程风格 45
2.5.1 滥用getter、setter方法 45
2.5.2 滥用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 47
2.5.3 定义数据和方法分离的类 49
2.5.4 思考题 50
2.6 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是否违背OOP 51
2.6.1 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 51
2.6.2 基于“充血”模型的DDD开发模式 52
2.6.3 两种开发模式的应用对比 53
2.6.4 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57
2.6.5 基于“充血”模型的DDD开发模式的应用场景 58
2.6.6 思考题 59
2.7 接口和抽象类:如何使用普通类模拟接口和抽象类 59
2.7.1 抽象类和接口的定义与区别 59
2.7.2 抽象类和接口存在的意义 62
2.7.3 模拟实现抽象类和接口 64
2.7.4 抽象类和接口的应用场景 65
2.7.5 思考题 65
2.8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有没有必要为每个类都定义接口 65
2.8.1 接口的多种理解方式 66
2.8.2 设计思想实战应用 66
2.8.3 避免滥用接口 69
2.8.4 思考题 69
2.9 组合优于继承: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继承 70
2.9.1 为什么不推荐使用继承 70
2.9.2 相比继承,组合有哪些优势 72
2.9.3 如何决定是使用组合还是使用继承 73
2.9.4 思考题 74
第3章设计原则 75
3.1 单一职责原则:如何判定某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 76
3.1.1 单一职责原则的定义和解读 76
3.1.2 如何判断类的职责是否单一 76
3.1.3 类的职责是否越细化越好 78
3.1.4 思考题 79
3.2 开闭原则:只要修改代码,就一定违反开闭原则吗 79
3.2.1 如何理解“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80
3.2.2 修改代码就意味着违反开闭原则吗 83
3.2.3 如何做到“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84
3.2.4 如何在项目中灵活应用开闭原则 85
3.2.5 思考题 86
3.3 里氏替换原则:什么样的代码才算违反里氏替换原则 86
3.3.1 里氏替换原则的定义 86
3.3.2 里氏替换原则与多态的区别 88
3.3.3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反模式 89
3.3.4 思考题 89
3.4 接口隔离原则:如何理解该原则中的“接口” 89
3.4.1 把“接口”理解为一组API或函数 90
3.4.2 把“接口”理解为单个API或函数 91
3.4.3 把“接口”理解为OOP中的接口概念 92
3.4.4 思考题 96
3.5 依赖反转原则:依赖反转与控制反转、依赖注入有何关系 97
3.5.1 控制反转(IoC) 97
3.5.2 依赖注入(DI) 98
3.5.3 依赖注入框架(DI Framework) 99
3.5.4 依赖反转原则(DIP) 100
3.5.5 思考题 100
3.6 KISS原则和YAGNI原则:二者是一回事吗 100
3.6.1 KISS原则的定义和解读 101
3.6.2 代码并非行数越少越简单 101
3.6.3 代码复杂不一定违反KISS原则 103
3.6.4 如何写出满足KISS原则的代码 104
3.6.5 YAGNI原则和KISS原则的区别 104
3.6.6 思考题 104
3.7 DRY原则:相同的两段代码就一定违反DRY原则吗 104
3.7.1 代码逻辑重复 105
3.7.2 功能(语义)重复 106
3.7.3 代码执行重复 107
3.7.4 代码的复用性 109
3.7.5 思考题 110
3.8 LoD:如何实现代码的“高内聚、低耦合” 110
3.8.1 何为“高内聚、低耦合” 110
3.8.2 LoD的定义描述 111
3.8.3 定义解读与代码示例一 112
3.8.4 定义解读与代码示例二 114
3.8.5 思考题 116
第4章代码规范 117
4.1 命名与注释:如何精准命名和编写注释 118
4.1.1 长命名和短命名哪个更好 118
4.1.2 利用上下文信息简化命名 118
4.1.3 利用业务词汇表统一命名 118
4.1.4 命名既要精准又要抽象 119
4.1.5 注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119
4.1.6 注释并非越多越好 120
4.1.7 思考题 120
4.2 代码风格:与其争论标准,不如团队统一 121
4.2.1 类、函数多大才合适 121
4.2.2 一行代码多长才合适 121
4.2.3 善用空行分割代码块 121
4.2.4 是四格缩进还是两格缩进 122
4.2.5 左大括号是否要另起一行 122
4.2.6 类中成员的排列顺序 122
4.2.7 思考题 123
4.3 编程技巧:小技巧,大作用,一招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123
4.3.1 将复杂的代码模块化 123
4.3.2 避免函数的参数过多 124
4.3.3 移除函数中的flag参数 125
4.3.4 移除嵌套过深的代码 126
4.3.5 学会使用解释性变量 128
4.3.6 思考题 129
第5章重构技巧 130
5.1 重构四要素:目的、对象、时机和方法 131
5.1.1 重构的目的:为什么重构(why) 131
5.1.2 重构的对象:到底重构什么(what) 131
5.1.3 重构的时机:什么时候重构(when) 132
5.1.4 重构的方法:应该如何重构(how) 132
5.1.5 思考题 133
5.2 单元测试:保证重构不出错的有效手段 133
5.2.1 什么是单元测试 133
5.2.2 为什么要编写单元测试代码 135
5.2.3 如何设计单元测试 136
5.2.4 为什么单元测试落地困难 138
5.2.5 思考题 139
5.3 代码的可测试性:如何编写可测试代码 139
5.3.1 编写可测试代码的方法 139
5.3.2 常见不可测试代码示例 146
5.3.3 思考题 147
5.4 解耦: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解耦代码 147
5.4.1 为何解耦如此重要 147
5.4.2 如何判断代码是否需要解耦 148
5.4.3 如何给代码解耦 148
5.4.4 思考题 150
5.5 重构案例:将ID生成器代码从“能用”重构为“好用” 150
5.5.1 ID生成器需求背景 150
5.5.2 “凑合能用”的代码实现 151
5.5.3 如何发现代码的质量问题 152
5.5.4 第 一轮重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153
5.5.5 第二轮重构: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 155
5.5.6 第三轮重构:编写单元测试代码 156
5.5.7 第四轮重构:重构异常处理逻辑 158
5.5.8 思考题 165
第6章创建型设计模式 166
6.1 单例模式(上):为什么不推荐在项目中使用单例模式 167
6.1.1 单例模式的定义 167
6.1.2 单例模式的实现方法 167
6.1.3 单例模式的应用:日志写入 170
6.1.4 单例模式的弊端 173
6.1.5 单例模式的替代方案 175
6.1.6 思考题 176
6.2 单例模式(下):如何设计实现一个分布式单例模式 177
6.2.1 单例模式的唯一性 177
6.2.2 线程唯一的单例模式 177
6.2.3 集群环境下的单例模式 178
6.2.4 多例模式 179
6.2.5 思考题 180
6.3 工厂模式(上):如何解耦复杂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180
6.3.1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 181
6.3.2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 183
6.3.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186
6.3.4 工厂模式的应用场景总结 187
6.3.5 思考题 187
6.4 工厂模式(下):如何设计实现一个依赖注入容器 188
6.4.1 DI容器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188
6.4.2 DI容器的核心功能 188
6.4.3 DI容器的设计与实现 190
6.4.4 思考题 194
6.5 建造者模式:什么情况下必须用建造者模式创建对象 194
6.5.1 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194
6.5.2 使用setter方法为成员变量赋值 195
6.5.3 使用建造者模式做参数校验 196
6.5.4 建造者模式在Guava中的应用 198
6.5.5 建造者模式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200
6.5.6 思考题 200
6.6 原型模式:如何快速复制(clone)一个哈希表 200
6.6.1 原型模式的定义 200
6.6.2 原型模式的应用举例 201
6.6.3 原型模式的实现方式:深拷贝和浅拷贝 203
6.6.4 思考题 206
第7章结构型设计模式 208
7.1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在RPC、缓存和监控等场景中的应用 209
7.1.1 基于接口实现代理模式 209
7.1.2 基于继承实现代理模式 211
7.1.3 基于反射实现动态代理 211
7.1.4 代理模式的各种应用场景 212
7.1.5 思考题 213
7.2 装饰器模式:剖析Java IO类库的底层设计思想 213
7.2.1 Java IO类库的“奇怪”用法 213
7.2.2 基于继承的设计方案 215
7.2.3 基于装饰器模式的设计方案 215
7.2.4 思考题 219
7.3 适配器模式:如何利用适配器模式解决代码的不兼容问题 219
7.3.1 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 219
7.3.2 适配器模式的5种应用场景 221
7.3.3 适配器模式在Java日志中的应用 224
7.3.4 Wrapper设计模式 226
7.3.5 思考题 230
7.4 桥接模式:如何将M×N的继承关系简化为M+N的组合关系 230
7.4.1 桥接模式的定义 230
7.4.2 桥接模式解决继承“爆炸”问题 230
7.4.3 思考题 231
7.5 门面模式:如何设计接口以兼顾接口的易用性和通用性 231
7.5.1 门面模式和接口设计 231
7.5.2 利用门面模式提高接口易用性 232
7.5.3 利用门面模式提高接口性能 232
7.5.4 利用门面模式解决事务问题 232
7.5.5 思考题 233
7.6 组合模式:一种应用在树形结构上的特殊设计模式 233
7.6.1 组合模式的应用一:目录树 233
7.6.2 组合模式的应用二:人力树 237
7.6.3 思考题 239
7.7 享元模式:如何利用享元模式降低系统的内存开销 239
7.7.1 享元模式在棋牌游戏中的应用 239
7.7.2 享元模式在文本编辑器中的应用 242
7.7.3 享元模式在Java Integer中的应用 244
7.7.4 享元模式在Java String中的应用 247
7.7.5 享元模式与单例模式、缓存、对象池的区别 248
7.7.6 思考题 248
第8章行为型设计模式 249
8.1 观察者模式:如何实现一个异步非阻塞的EventBus框架 250
8.1.1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250
8.1.2 观察者模式的代码实现 250
8.1.3 观察者模式存在的意义 251
8.1.4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253
8.1.5 异步非阻塞观察者模式 254
8.1.6 EventBus框架功能介绍 255
8.1.7 从零开始实现EventBus框架 257
8.1.8 思考题 261
8.2 模板方法模式(上):模板方法模式在JDK、Servlet、JUnit中的应用 261
8.2.1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与实现 261
8.2.2 模板方法模式的作用一:复用 262
8.2.3 模板方法模式的作用二:扩展 264
8.2.4 思考题 266
8.3 模板方法模式(下):模板方法模式与回调有何区别和联系 267
8.3.1 回调的原理与实现 267
8.3.2 应用示例一:JdbcTemplate 268
8.3.3 应用示例二:setClickListener() 270
8.3.4 应用示例三:addShutdownHook() 271
8.3.5 模板方法模式与回调的区别 272
8.3.6 思考题 273
8.4 策略模式:如何避免冗长的if-else和switch-case语句 273
8.4.1 策略模式的定义与实现 273
8.4.2 利用策略模式替代分支判断 275
8.4.3 策略模式的应用举例:对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排序 277
8.4.4 避免策略模式误用 281
8.4.5 思考题 281
8.5 职责链模式:框架中的过滤器、拦截器和插件是如何实现的 282
8.5.1 职责链模式的定义和实现 282
8.5.2 职责链模式在敏感词过滤中的应用 286
8.5.3 职责链模式在Servlet Filter中的应用 288
8.5.4 职责链模式在Spring Interceptor中的应用 290
8.5.5 职责链模式在MyBatis Plugin中的应用 293
8.5.6 思考题 297
8.6 状态模式:游戏和工作流引擎中常用的状态机是如何实现的 297
8.6.1 什么是有限状态机 298
8.6.2 状态机实现方式一:分支判断法 300
8.6.3 状态机实现方式二:查表法 301
8.6.4 状态机实现方式三:状态模式 303
8.6.5 思考题 306
8.7 迭代器模式(上):为什么要用迭代器遍历集合 306
8.7.1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和实现 307
8.7.2 遍历集合的3种方法 309
8.7.3 迭代器遍历集合的问题 310
8.7.4 迭代器遍历集合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11
8.7.5 思考题 315
8.8 迭代器模式(下):如何实现一个支持快照功能的迭代器 315
8.8.1 支持快照功能的迭代器 315
8.8.2 设计思路一:基于多副本 316
8.8.3 设计思路二:基于时间戳 317
8.8.4 思考题 319
8.9 访问者模式: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编程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 320
8.9.1 “发明”访问者模式 320
8.9.2 双分派(Double Dispatch) 328
8.9.3 思考题 330
8.10 备忘录模式:如何优雅地实现数据防丢失、撤销和恢复功能 330
8.10.1 备忘录模式的定义与实现 331
8.10.2 优化备忘录模式的时间和空间开销 333
8.10.3 思考题 334
8.11 命令模式:如何设计实现基于命令模式的手游服务器 334
8.11.1 命令模式的定义 334
8.11.2 命令模式的应用:手游服务器 335
8.11.3 命令模式与策略模式的区别 336
8.11.4 思考题 337
8.12 解释器模式:如何设计实现一个自定义接口告警规则的功能 337
8.12.1 解释器模式的定义 337
8.12.2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表达式计算 337
8.12.3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规则引擎 340
8.12.4 思考题 343
8.13 中介模式:什么时候使用中介模式?什么时候使用观察者模式? 343
8.13.1 中介模式的定义和实现 343
8.13.2 中介模式与观察者模式的区别 344
8.13.3 思考题 344
20个数据结构与算法,100个真实项目场景案例,300多幅算法手绘图解。
本书分为11章。第1章介绍复杂度分析方法。第2章介绍数组、链表、栈和队列这些基础的线性表数据结构。第3章介绍递归编程技巧、8种经典排序、二分查找及二分查找的变体问题。第4章介绍哈希表、位图、哈希算法和布隆过滤器。第5章介绍树相关的数据结构,包括二叉树、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查找树、递归树和B+树。第6章介绍堆,以及堆的各种应用,包括堆排序、优先级队列、求Top K、求中位数和求百分位数。第7章介绍跳表、并查集、线段树和树状数组这些比较高级的数据结构。第8章介绍字符串匹配算法,包括BF算法、RK算法、BM算法、KMP算法、Trie树和AC自动机。第9章介绍图及相关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拓扑排序、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算法、Z小生成树算法、Z大流算法和Z大二分匹配等。第10章介绍4种算法思想,包括贪心、分治、回溯和动态规划。第11章介绍4个经典项目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应用,包括Redis、搜索引擎、鉴权限流和短网址服务。另外,附录A为书中的思考题的解答。
尽管本书的大部分代码采用Java语言编写,但本书讲解的知识与具体编程语言无关,因此,本书不但适合各种类型的研发工程师,而且可以作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和培训学校的教材。